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
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“关注”。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,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

提到朱元璋的儿子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宅心仁厚、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标;

能文能武、能屈能伸的成祖朱棣;

或者是被迫起兵的宁王朱权。

其他儿子们在这三个人的阴影下,仿佛隐身了一般。

实际上,细细深究,朱元璋其他23个儿子中其实也不乏有才能之人。

比如,朱标的亲弟弟晋王朱棡,文学造诣甚高。

朱元璋的第六子楚王朱桢,军事才能出众。

而本文的主角周王朱橚,也有自己的特长。

图片[1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只不过他这个特长,是用苦难换来的。

安享富贵,快活王爷

不同于太子朱标,朱橚从小就没怎么吃过苦。

因为朱橚出生在元至正二十一年。

这一年,朱元璋已经击溃了陈友谅的防御力量,对陈友谅的大汉形成了绝对的战略碾压。

这个时候,新添一子,对朱元璋来说绝对是喜上加喜的好事。

根据史籍的记载,五子朱橚和四子朱棣都是马皇后生的。

但这件事情一直比较有争议。

很多人都认为是朱棣为了提高自己的合法性,故意修改了史书。

图片[2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朱棣

不过,这个说法尚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。

因此我们不能妄加决断。

不过,有一点是比较确定。

那就是,朱元璋对自己称帝前,出生的七个儿子相当珍视,对其他儿子则相当冷淡。

因为创业阶段,朱元璋儿子不多,也还没有那么忙。

他可以陪孩子们玩耍,能够和这些儿子们建立比较深厚的感情。

明朝建立后,朱元璋派朱橚和他的哥哥们去学习儒家典籍。

当时,小小年纪的他不仅能跟得上哥哥们的进步,还展现出了不错的才华。

更重要的是,他的身体素质也相当不错。

在参加军事演习时,朱橚多次得到朱元璋的夸奖。

图片[3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洪武三年,朱元璋决定实行分封,让诸子分别镇守要地。

朱元璋称帝前出生的七个儿子,自然分到了最好的封地。

朱橚也得到一个不错的王位,被封为吴王,就藩地在杭州。

朱元璋让朱橚当吴王,本意是想让他在杭州当个富贵王爷。

但问题是,杭州太有钱了,是赋税重地。

再加上,其离京畿又太近了,有安全之虞。

而且杭州也不像北方边境那样,需要藩王镇守。

所以朱元璋很快就后悔了。

图片[4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于是,他先以封地为赋税重地为由,拒绝在杭州给朱橚设置护卫。

此举旨在不让朱橚有兵权。

而后,他又正式将朱橚的封地由杭州迁到了开封。

王号也由吴王变成周王。

不过此时,朱橚依然受宠。

因为他娶了宋国公冯胜的长女。

冯胜不出名,但他的哥哥出名,那就是冯国用。

而冯胜在哥哥死后,负责掌握禁军。

敢把禁军头目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,足可见朱元璋对朱橚的信赖。

图片[5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但奈何,朱橚“志不在朝廷”。

他本人身强体壮,但不喜欢打仗;

文学出众,但不喜欢写文章;

其只想着钻研东西。

而这种性格让他吃尽了苦头。

“不争气”的藩王

洪武十一年,就在朱橚被改封这一年,朱元璋决定派四、五、六、七这四个年纪比较小的儿子回到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历练。

等到历练得差不多了,再去就藩。

图片[6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考虑到当时朱橚才17岁,这样的安排无可厚非。

不过,朱橚在凤阳待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。

直到洪武十四年,他才正式前往开封就藩。

甚至连他的长子也是在凤阳出生的。

这就让他对凤阳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情。

于是,在前往开封就藩八年后,他闹出了一件大事,那就是擅离封地。

他去了哪呢?

答案自然是,凤阳。

也许他想重回故地,怀念一下当年和兄弟们一起历练的生活。

图片[7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朱元璋影视形象

但凤阳实在是太敏感了。

因为此地是朱元璋发家的地方。

他一直把凤阳当中都来建设。

擅离封地也就罢了,还去了中都,这是要干什么呢?

朱元璋也不知道。

但当调查结果出来时,他突然醒悟,原来朱橚是要去凤阳见岳父。

当时,朱橚的岳父冯胜也在凤阳。

朱橚私离封地,也许是想在探望岳父的同时重游故地。

但还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想要依靠冯胜的兵权与中都的城墙起兵造反。

图片[8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徐达

以朱橚的性格,恐怕还是前者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
可秦王妃是元朝名将王保保的妹妹、晋王妃为开国大将谢成的女儿,燕王妃为开国名将徐达的女儿。

因此,朱元璋更愿意按照后一种可能来处理朱橚。

以震慑自己这些名将岳父的儿子们。

就这样,朱元璋决定直接将朱橚流放到云南,让他的长子接替他治理政务。

这个处罚看起来很重。

但实际上,就是走个形式。

因为朱元璋不仅派了不少军队去保护他,还提前派人和镇守云南的沐英打了招呼。

图片[9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西平候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。

毕竟,朱元璋的长子朱标,在明朝建立时也才十三四岁,根本不可能在建国战争中帮上忙。

所以,当时为了有亲近的人可以去帮助自己镇守要地、执行重要任务。

朱元璋收了不少义子。

沐英就是其中之一。

沐英不仅能力出众,还非常孝顺。

他镇守云南后,一直勤勤恳恳,被朱元璋许以永镇云南的特权。

朱元璋将朱橚流放到沐英那里去,就是希望沐英能好好教教他这个弟弟,让他知道该怎么当一个好藩王。

图片[10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沐英影视形象

但朱橚显然不是很关心怎么当个好藩王。

他真正关心的是,云南当地无数他没见过的草药、植物以及当地独特的治病药方。

结果,一年后,朱元璋把他召回南京,当面询问他云南风土人情时,朱橚傻眼了。

他只知道植物、药材与药方,哪里知道城池布局与山川地形这些东西呢?

朱元璋气急败坏,大骂他“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”。

当然,这显然是句气话。

朱橚虽然没有学到一个藩王该学的知识,让朱元璋大失所望,但也并非一无成就。

比如,这一次他被流放去云南时,见到当地气候恶劣,生病的人很多。

但又不知如何医治,特意结合自己的云南医药见闻,主持编纂了一本《袖珍方》。

图片[11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该书又名《周府袖珍方》。

其专门介绍了那些经过历代中医药学家实践检验,卓有成效但又非常方便配药、价格低廉的平民药方,对云南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但朱橚学术的巅峰,并非是这本《袖珍书》。

而是另一本与流放云南有关的本草书。

只不过这一次流放,他可没有老爹可以宠着他了。

建文朝的流放与永乐朝的淡然

上一次流放,朱橚虽然已经看到了云南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。

但他毕竟是一个被父亲宠爱的藩王。

即使遭到流放,过的依然是上流生活,对民间疾苦没有深刻的认知。

而第二次流放,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
图片[12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洪武三十一年,朱元璋去世。

朱橚的大侄子朱允炆继位。

朱允炆是一个“毛头小子”,对自己的这些叔叔们非常不信任,想要削减他们的职权。

但他明白“柿子要挑软的捏”的道理,决定挑一个地位高、实力弱的藩王下手。

很不幸,朱橚就是那个软柿子。

图片[13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朱允炆画像

刚登基没多久,朱允炆就以朱橚的次子告发朱橚谋反为由,突袭开封,将朱橚贬为庶人,再次将他流放到云南。

由此正式拉开了削藩的大幕。

朱允炆可不会手下留情。

在云南蒙化,朱橚“妻子异处,穴墙以通饮食,备极困辱”,受尽了苦头。

好在朱橚的生命力极其顽强,一直撑到了建文四年。

这一年,为了要挟他的亲哥哥朱棣,朱允炆将朱橚迁回了南京。

但他还没来得及要挟朱棣,朱棣就一路打到了南京。

图片[14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朱橚影视形象

朱棣并没有忘了这个小自己一岁的亲弟弟。

刚攻入南京,他就分了一千多骑兵去救朱橚。

就这样,朱橚死里逃生,再次活了下来。

战后,朱棣不仅恢复了弟弟的王爵,还给他加封了不少岁禄。

但朱橚并没有恃宠而骄,更没有妄图参与朝政。

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,他只想安静地搞自己的草药研究。

由于当时他在第二次流放期间“备极困辱”,经常挨饿受辱,明了底层生活的不易。

所以在朱棣的大力支持下,朱橚开始撰写一本特殊的“医书”:《救荒本草》。

图片[15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朱棣影视形象

这本书记述了400多种植物。

其中有近300种是首次被收录的。

这些植物全是朱橚经过反复研究,确认可以安全食用的野生植物。

朱橚希望用自己的努力,让全国的灾区百姓,能够找到安全的救荒植物,度过荒年。

不至于因为不敢吃野生植物、吃错了野生植物而死于荒年。

总结

永乐四年,《救荒本草》正式刊行。

此后,这本书一直被历代医药学家当作重要的本草典籍来看待。

图片[16]-他是朱元璋五儿子,朱棣亲弟,在明朝受尽嘲笑,在世界却广受赞誉-凌耘闲说

撰写《本草纲目》的李时珍、提出“李约瑟难题”的李约瑟都明确表达了对这本书的赞赏。

他们将朱橚称之为“伟大的开拓者”。

洪熙元年,在哥哥朱棣死后不到一年,朱橚也随之结束了他这丰富多彩的一生,享年65岁。

作为一个藩王,朱橚无疑是失败的。

不善政事,两次遭到流放,靠亲哥拉一把才得以安度晚年。

但作为一个医药学家,他又无疑是成功的、伟大的。

仅仅一本《救荒本草》就可让他名留千古。

更不必说《袖珍方》、《普济方》等其他著作了。

参考文献

《古今图书集成》

《明实录》

《明史》

《国榷》

《救荒本草》

本篇文章来源: 记闻历史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