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临死前,刘禅提了一个问题,诸葛亮恍然大悟:原来你在装傻!
有一句俗话叫扶不起的阿斗,用以形容刘禅是个昏君。尤其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,大家更觉得刘禅是一个无能之人,全靠诸葛亮才帮助他把蜀国保存了下来。然而,等到诸葛亮临终之前,刘禅托人向他问了一句话,瞬间把诸葛亮惊醒:原来你一直都在装傻!
刘禅到底向诸葛亮问了句什么话?
1、刘禅昏庸名场面:乐不思蜀、陛下何故先降
刘禅之所以被大家看作昏君,是历史和历史演义共同形成的印象。提到历史,我们就想到三国志当中,刘禅有一句出了名的“名言”,即他所谓的“此间乐,不思蜀”。
当时是蜀国已经灭亡了,他被司马家“请”到北方去。这司马昭故意逗刘禅,在宴请刘禅的时候故意放蜀国的音乐。此时不仅仅有刘禅在这里参加宴会,还有大量的蜀国旧臣一起参与。本来他们都是“亡国之臣”,此时听到故国音乐,顿时一个个悲从心起、掩面而泣。
然而,司马昭一看刘禅,发现刘禅还盯着翩翩起舞的歌女们入神,似乎根本就没有一点儿悲伤的心思。所以他专门问刘禅:你想不想蜀国啊?刘禅却告诉他:我在这里很快乐,并不想蜀国。
这话就成了刘禅一生最大的人生污点,也被世代人传为刘禅“乐不思蜀”的一个经典。
而三国演义又加剧了刘禅的这种昏君形象,因为三国演义当中的他总是很负面的。他的前期出场就特别的尴尬,当时刘备被曹军所包围,刘备自己逃了出去,刘禅却被人包围。赵云为了救刘禅冲了进去,带着刘禅在数十万大军当中冲杀出来。
气得刘备把孩子夺过来仍在地上说:“为汝这孺子,几损我一员大将!”在这里刘禅扮演的是一个拖累。在三国演义当中刘禅投降后,姜维还说了一句名言,更是把刘禅给贬得没法说了——“臣等正欲死战,陛下何故先降?”
临终问计,刘禅一句话吓坏诸葛亮
更不用说,正史当中刘禅还坏过诸葛亮的大事。当时诸葛亮带军北伐曹操,由后方官员供应粮草。而这个时候刘禅听了身边人的话,居然让诸葛亮从前线不得不回来稳定后方,导致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失败。
所以,许多人都觉得:刘禅真的是个昏君,要不是诸葛亮扶持他,恐怕刘禅的蜀国早就被曹魏打没了。然而,等到诸葛亮临终前的时候,刘禅托人问他的一句话,却让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。
得知北伐的诸葛亮身体已经不太行了,刘禅特意托人前来抚慰诸葛亮,并且询问许多蜀国的国家大事。三国演义当中也有这样的描述,刘禅问了诸葛亮之后蜀国怎么走,还有诸葛亮建议用哪些人的问题。
但是,这些问题都没有引起诸葛亮的警觉。因为他作为蜀国实际上的领导者,刘禅这个时候问这些问题,属于正常的后事安排。然而,这个时候刘禅却托人问诸葛亮:丞相去世后,你的子嗣们该怎么安排?
事出反常,老老实实问计的刘禅,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夺权了
这个问题让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,因为理论上这个问题刘禅根本不需要问。一方面,若是单纯论诸葛亮后人的安生立命之道,这事儿显然是不用刘禅来操心的。诸葛亮做了那么久的丞相,他的子孙肯定有些财产,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。
另一方面,若是要问对诸葛亮后代的优待,这个难道不应该是刘禅自己安排的吗?正常情况对于前丞相的后代,皇帝不都是大加封赏吗?这难道还需要诸葛亮教他?正所谓,事出反常必有妖。刘禅这么问,诸葛亮想到了几个问题:
第一,刘禅想要知道如何与诸葛亮权力对接。之前虽然刘禅是蜀国的皇帝,但实际上一直都是诸葛亮当权,刘禅主要是当一个“人形印章”。现在诸葛亮终于死了,刘禅自然要准备接管蜀国的大权。那么,首先他就需要得到诸葛亮团队的认可。
虽然诸葛亮可能很快就死了,但是诸葛亮的旧部、诸葛亮的后人,依然实质上掌握着蜀国的大部分权力,刘禅必须要安安稳稳的把这些权力拿回来。那么,如何才能安稳的把权力拿回来呢?
最关键的就是要诸葛亮自己松口。如果诸葛亮不想放权的话,那么刘禅就得另想办法;如果诸葛亮自己松口,刘禅就可以以诸葛亮遗言的名义,轻而易举的把权力给夺回来。
第二,诸葛亮想到了另一个问题——刘禅也在对他进行试探。这像极了白帝城托孤,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对诸葛亮说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邦定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则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为成都之主。”
4、卑微的诸葛亮:原来,你一直都在装傻
意思是如果刘禅实在是不堪重用,刘备认为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做皇帝。但是,刘备真的是这么想的吗?如果诸葛亮真的说:好,那我到时候看。估计刘备隐藏在背后的刀斧手,就得直接把诸葛亮给拖走了。
所以听了刘备的话后,诸葛亮是一边哭一边对刘备磕头,连称自己一定要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现在,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手腕,简直与他的父亲一模一样。于是诸葛亮严肃回答道:
本篇文章来源: 大哈哈带你笑